【推荐】美术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情分析
在认知上,要让学生清楚什么物体是能弹跳的。在技法上,利用身边的会弹跳的物品,运用剪、帖、画等多种手法制作出具有弹跳性能的玩具。在情感上,丰富美术的学科特性,让学生在兴趣中得到动脑动手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通过把普通的物品变为玩具的实践,使学生感到只有自己做的玩具才更好玩、更有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2、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齐举办一场有趣的跳高的比赛,不过,运动员不是你们,而是由你们亲手制作的会跳的玩具!
板书课题:会跳的玩具
二、欣赏感受,探究方法。
上这节课前,老师先做了一件会跳的玩具,同学们看!
教师出示示范作品,并亲自演示。
看,老师的这件作品跳得怎么样?那同学们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够跳起来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对,因为我使用了有弹性的材料作为底座。那大家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有弹性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今天这件会跳的玩具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三、欣赏书中同龄学生作品,激发创作欲望。
同学们太棒了,竟然找出了这么多可用的材料。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会弹跳的材料拿出来。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想用自己的材料怎样来表现会跳的玩具呢?
刚才的几位同学的创意真好,现在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书中同学们的作品吧,看看这些作品与你想的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看书,欣赏书上示范作品。
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四、实践创作,个性展现。
谈了那么多,同学们一定非常着急想把你脑海中的玩具造型做出来。现在我们就看看这节课的作业要求。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你们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制作一个会跳的玩具。
(2)大胆想象、细心制作,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3)利用彩卡纸、彩笔、小装饰物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4)注意安全,保持教室整洁。
2、学生个性化创作,教师适时指导。
重点指导:
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五、作业展评。
1、小组内同学互评,选出创意、制作、跳得奖项的备选作品。
2、自评、互评。
3、“会跳的玩具大比拼”: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创意奖、制作奖、及跳得奖,教师表彰鼓励。
六、课堂延伸,拓展欣赏。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了许多会跳的小玩具,课下同学们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制作会转的、会跑的、会说话的玩具,再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编辑指导思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认识色彩是人们生活的需要,是人们掌握美术文化的一部分。认识三原色中的黄色和蓝色,引导学生分别欣赏以黄色、蓝色为主的图片,从而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通过欣赏,感受黄色带给人们的明亮、温馨的感觉,感受蓝色带给人们的凉爽、清静的感觉,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本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感受黄色和蓝色特有的魅力,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从中体验到黄色的画和蓝色的画不同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占用了两个版面,共展示了6幅以黄色为主的绘画和6幅以蓝色为主的画面。它们都是分别以黄色和蓝色为底色的。有的主体也是用黄色和蓝色来表现的,但是主体和背景有比较明显的深浅对比关系,有的画面主体采用的是和底色对比明显的其他颜色。作品的这些特征,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欣赏、体验、感受,还可以把表现不同的两幅作品,放到一起对比,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发现它们的不同,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借鉴其表现方法。书中选用的都是绘画作品,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补充欣赏一些摄影作品,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体会色彩的魅力,感受黄色、蓝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美感,使学生逐渐丰富对色彩的感觉。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相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黄色和蓝色的画情感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以黄色、蓝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这两种颜色,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它们。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体验黄色和蓝色的画情感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黄色与蓝色,并解读黄色与蓝色以及在画面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注意画面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二、说学情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对色彩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的感受力、语言表达力较弱,对这一点,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激活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突破已知的形象转化成经过大脑加工内化的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及绘画语言符号再重新表现出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引导为主,以问题的呈现,结合运用多媒体、范画等直观教具,不段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感受色彩。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参与”氛围,让他们多动手进行大胆实践,养成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磨练顽强的意志力和创造力。
通过师生双边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探究学生内在的潜能,激活想象思维能力,迸发出学习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创设课堂的这种氛围,让学生的眼、脑、手得到协调的发展,思维意识达到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转化,促进创造才能的尽情发挥和智力的发展。
在学法上,主要让学生多次观察思考,为学生创设情镜,使他们在观察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想象空间。在教学中,采用课堂讨论,探究学习等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实践让学生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以便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范画、多媒体教学课件、彩笔、纸张、铅笔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语言组织教学
第二环节:激趣导入
讲故事《一对好朋友》,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
第三环节:欣赏图片,认识色彩
展示图片:图片1向日葵花园;图片2麦田;图片3:秋天的森林
出示色相卡:柠檬黄、中黄、橙黄、土黄......
图片4:湖边美景
出示色相卡:普蓝、群青、钴蓝、湖蓝......
通过欣赏自然中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引入本课内容
第四环节:作品分析
1、品位黄色
欣赏分析梵高的 《向日葵》、《阿尔的房间》、《收割中的田园风景》,体会黄色带给人们的`感受。
2、感悟蓝色
欣赏对比分析梵高的《星月夜》,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感悟蓝色带给人们的美。
通过欣赏绘画大师的作品,启发学生探索感悟色彩的美。
3、认识三原色、三间色
出示三原色:红色、黄色、蓝色
三间色: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通过引入黄色与蓝色的间色绿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色彩。
第四环节:学生实践
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A、将黑白的线描画,变成漂亮的蓝色调或者黄色调的画。
B、挥动你手中的彩笔,自己创作一张蓝色调或者黄色调的画。
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用自己的聪明的智慧与灵巧的双手去感受、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五环节:评价拓展
教师评价:在学生作画时评价展示,启发学生的创作。
课后拓展采用“连一连”的游戏,来展示画中的黄颜色:朱磦、藤黄;蓝颜色:三青、花青。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宋xx,来自武术之乡——登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和文化价值》,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我首先分析一下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包括三组学习活动,可用3-5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讲解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对这一领域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①.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②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顾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
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性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及讨论法。并且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师力争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能够主动地掌握知识,解决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鉴于以上分析以及学生特点,在这节课上让学生通过欣赏、讨论、评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以下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从而引出课题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和文化价值。这种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收到“一石冲开水底天”的效果。
第二环节 自主合作 探究方法
这一环节我分三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独立思考 互相讨论 组织学生对一些重点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进行初步的描述。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欣赏美术作品,并对一些作品进行一一介绍。谁能说出含有青铜器名称的成语或典故, “一言九鼎”等。同学纷纷举例,这个问题很适合所有的学生们,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们通过青铜上装饰的饕餮纹感受到了商代青铜器的特征与含义。对比周、汉时期的青铜器,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第二层次 选择方法 小组合作
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史前或上古时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深层意蕴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有什么样的关系?"等等。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围绕本课的中心议题-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时代审美特征及其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讨论。
第三层次 互相交流 进行小结
根据学生或小组准备的材料,分别对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让学生更深层的了解中国绘画的发生发展过程。
这样的设计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让学生从事主动地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得能力。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课后拓展。
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要点,通过回顾总结,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并把学习的触角向外扩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整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1体现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表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美术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美术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审美情趣。3. 注重激励性评价,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各位评委,以上所说是我对这一单元第1课时的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老师的灵性而随机生成。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结合。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教!
文档为doc格式